这路公交车被懂经的上海人当作了观光车br
2023-10-08
作者:360足球直播

  坐在二层的左侧,人就好像在淮海路的中轴线上前进。与树齐高的视野俯瞰淮海路,这是绝无仅有的。

  停在老西门始发站的双层911路,是一道街边风景。路过的行人总会被庞大的车身吸引,看上两眼。

  年轻情侣提着奶茶,花二十多分钟等一班。爷爷奶奶们带着孙辈,专门来乘坐看风景。

  对于他们,双层911路是一条观光线,要从头坐到尾。相比正经观光巴士30-100元的票价,乘坐911路只需花2元。

  31岁的蔡然(化名)回忆起了小时候乘坐双层911路的场景,经常是从虹桥路坐到陕西南路。

  “你在二楼看的,是梧桐树的中间那一杈。你不会看到那么多人,你看到的是纯建筑。”

  “以前双层911给人的感觉就是,它让周末游玩的开头变得更早。不管去干什么,就感觉坐这个车本身,也是玩的一部分。”

  2007年,上海第一辆敞篷双层巴士作为“911路区间车”,从淮海路龙门路行驶至番禺路。

  “五一”假期,我们在911路上遇到了李薇艳一家。他们冲上了即将从老西门发车的双层巴士,径直走到了二层的第一排。夫妻俩带着上小学的儿子,来看奶奶从小长大的老房子。

  “我们可喜欢911这路车了。我和他爸爸最美好的记忆都在里面。我们那时候好穷,然后就喜欢从万科城市花园那边,一路坐到老西门,才5块钱。”

  但李薇艳回忆里那批美好的敞篷车,2017年底到了报废的年龄。生产厂商也已经倒闭,零部件都断了档。在市民的惋惜声中,911路双层巴士停运了两个月。

  最特殊的,还是911的前身——1993年开辟的“双层1路专线”,起讫站为老西门至虹桥路淮海西路,票价2元。

  这批车由香港海派(中国)有限公司赠送给上海公交总公司,车型是70年代英国造利莱双层巴士。

  当年24岁的陈慧有幸成为了首批司机。由于和上海的驾驶方向相反,上路前,公交公司专门对这批司机进行了两周的培训。

  “格辰光(那时)车子停在汶水路(训练),先在场地里兜,兜好以后再上路。”

  为了便于右行,巴士公司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动:封闭左侧门,同时在右边中间开了一扇门,供乘客上下。

  之前在62路公交上开单层巴士的陈慧,最开始有些不习惯,但也慢慢寻到了窍门。

  “老早淮海路都是一根(车道)来一根(车道)去,旁边还划一根非机动车道。”

  “我自家坐的位置,一定要在机动车道的线里厢,一点也不好压非机动车道。压非机动车道,侬上头玻璃就要碰(梧桐树)了。”

  “伊拉老早是无级变速的车子,但是辰光长了,寿命到了。阿拉就自家改装一下,变成手动挡。”

  “手挡就在方向盘边上摆一个铁的小壳子,大小像现在轿车方向盘边上的方向灯开关,上头弄个小的铁球。阿拉一档起步,五档最高了。倒档是摆到最边上的。”

  这批车的车身有两种,一种是绿色的鹰牌广告,一种是黄色的555牌香烟广告。

  “当时像条旅游线路一样。大家乘这部车子,不是当公交车来派用场的,当旅游项目呀。”

  1981年出生的张琳芝,当时住在老西门。她回忆一家人乘双层1路专线“轧闹猛”(凑热闹)的场景说:

  “这个感觉就像你家今天去参加网红打卡一样,就是特意乘到淮海路,再乘回来。”

  在港片盛行的90年代,大多数人是从录像厅播放的香港电影里,第一次知道双层巴士的存在。

  “右边(驾驶)这件事,是我们家年纪大的人注意到的。因为他们曾经去过香港。”

  “而且能够注意到这种细节的老头,老‘扎台型’(出风头)哦。他们在文庙早上四五点钟遛鸟,大家要讲的:‘双层巴士阿拉去乘过了。倷记得伐?伊(驾驶)是在右边的。’”

  “每个人会把自己看到的细节,去跟自己人生的经历联系在一起。每个人都有个new point(新的点)。然后谁能讲到你以前没注意到的地方,多少‘扎台型’的事情。”

  911路的行驶路线年的《文汇报》刊登了这则新闻:“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花了200万元的投资,将911双层巴士的终点站从西郊公园延伸到万科城市花园内,有10辆双层巴士进驻城市花园内,每半小时一班。”

  “万科属于上海非常早期的商业居住小区。但是这一个地区超级远,在七宝。所以当时,很多人是不肯去的。”

  在延长了5公里之后,911路开进了万科城市花园。车从小区1号门进,载客之后,再从2号门驶出。

  “先拉了五六部车子进万科。没想到,阿拉通到万科,生意更加好了。因为动物园后头,沪青平公路上头有老多小区,航华什么都造出来了。”

  “格辰光伊拉物业送间房间给阿拉做调度室。阿拉吃饭、驾驶员休息室,都在小区里厢。”

  随着地铁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、私家车的普及,4年前,911路单双层车均取消了到万科的终点站。曾经30个站点的路线路的终点站设在了航华。

  其实早有有经验的人指出,由于道路普遍狭窄且梧桐树繁茂,上海并不适合运营双层巴士。即便已经摸清了梧桐树脾性的“老司机”陈慧,也还是要处处小心。

  “打比方我由西往东开到思南路路口,一定要走外头一根车道。因为里厢有棵树,这棵树时间长了,往外头歪了。阿拉也打电线寻园林局回复我,树枝不好锯的,因为伊是大的树,一锯这棵树要倒掉的。”

  关于911路,曾有过轰动一时的事件——90年代风靡一时的英国男孩组合“911”在上海宣传时,踏上了这路和自己同名的双层巴士。

  这件事,被当时乘车去襄阳路读“新概念英语”的张琳芝遇上了。她记得1998年的夏天,三个戴着墨镜的外国青年从嵩山路上车,直接上了二楼。

  “他们到二楼去的时候,上头有小姑娘叫起来的。车子上头叫的人还属于可接受的范围,但是马路上像‘神经病’一样地叫。有人看到,讲‘nine one one(911)啊!’我才反应过来:啊,刚刚上去是911乐队啊!”

  她想起几天前,电视台曾提及911乐队会在上海乘坐911。“哪一部,不晓得。但是我没有想到,这天这部车子会被我轮到。”

  张琳芝还记得当时场面的轰动:“很多人都哄起来了。卖票员还问我:‘啥事体啦,啥事体啦’”。

  “卖票员讲:“格倒蛮赞的嘛,蛮好蛮好。大家遵守一下秩序哦,皮夹子看看好哦。”

  “很多人跟着一道下去,属于交通严重堵塞的一个情况。所以我这一站没能下去,我是活生生到下面一站再下去的。”

  “外国人当时很欢喜乘这部车子的。所以这天外国人上来,我根本就没有在意。”

  “我个人认为911这条线路会这么闹猛,是因为它连接了当时上海最繁华的三个地方:襄阳路市场,城隍庙,还有淮海路。”

  “当时老外都要在襄阳路市场淘好A货出来,再去城隍庙。911刚刚开的时候,襄阳路市场还没,老外最早是去华亭路市场。”

  对于卖票员来说,和老外的交流存在障碍。于是穿着校服的学生,纷纷充当起了翻译。

  张琳芝回忆说:“外国人上来了以后,跟卖票员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。卖票员想问‘你车票要买几钿’,又讲不来。卖票员就会看看有没有学生,她会讲:‘来来来同学,帮阿姨一记忙,问问伊要做啥’。”

  “你这样一个时间段就要帮她做临时翻译。问下来十有八九(外国人)会和你讲:我要去Yu Garden(豫园)。”

  但是从淮海路去城隍庙的车,还有926路。两辆公交车在期间的运行线路大致相同。当时背负着营收指标的卖票员,就此拉开抢生意大战。

  “这是一开始吵,后来有新的吵法。放到今天来讲,就是大家有不一样的‘PK线讲:‘阿拉到城隍庙还有3站路!’”

  原先911路比926路贵1元。等到空调车普及之后,两者票价一致,线平起平坐。“‘两块,两块,帮926一样呃。覅看了,后头926也空调车。’这句话在淮海东路这一站叫得特别‘结棍’。”张琳芝说。

  被《外滩画报》评为“上海十大恋爱场所”之一的911路双层巴士,常被出租浪漫业务。

  2011年的平安夜,上海某家婚介机构租借双层911路,当作“相亲巴士”。

  当年的《东方早报》写道:“每一站新上车的男女都先自我介绍,然后接受车上其他单身男女的提问。遇到一见钟情或者希望单独进一步互相了解的男女,可以大胆邀约共同下车‘单飞’。如果感觉车上没有中意的,可以逗留到下一站观望,也可以马上下车。”

  2007年,一位准新郎突发奇想,想租借911路双层巴士作为婚车。在向巴士新新公司提出请求之后,很快得到了同意租赁的回复。半天的租金为2000元。而当时租一辆林肯轿车的市场价,为1380元。

  “新人希望该车能够往返于浦西浦东接亲友。”而巴士方面则希望它不要“离开‘工作岗位’淮海路太远。”

  对此,陈慧解释道:“好不好开,根据马路情况。因为阿拉这车子不好上高架,要在下头走。而且要边上没有树的、架空线也碰不到的,我才好开。有交关物事(事情)约束。”

  “这家人家是老早单位里厢卖票员,伊拉女儿寻的是外国人,正好就是英国人。家里有点亲眷都是外国人。”

  她开的这趟婚车,基本延续了911路双层巴士的“工作路线”,从龙门路开到番禺路。

  “带伊拉淮海路兜一圈,然后就停在现在42路终点站龙门路。此地停一歇,让伊拉拍拍照片。夜到(晚上)不是淮海路开灯的嘛?灯开了,再带伊拉淮海路开一圈。”

  时至今日,911路还有10辆双层巴士,每天投入运营4辆。差不多半小时能等到一班。

  自从大学之后,蔡然就很少乘公交车了。但她希望这辆带有“童年美好回忆”的双层巴士永远别取消。

  “但不太可能一个人去坐。一定是跟你有共同回忆的人。就帮伊讲‘要再一起乘一趟伐?’”

  “如果是一个人去坐,我会发社交平台的。然后下面就会有很多人留言:‘明天我也去坐一下’。它会是一个discussion(讨论)的。”